張鋒
  浙江湖州長興縣城古城中路的“愛心面館”小有名氣:店里有一項“招牌”服務:生活困難的市民來店里可以免費吃碗擔擔麵;環衛工人累了可以來店里喝杯茶。店主是來自重慶的艾勇和龐文英夫婦。(3月21日《重慶商報》)
  每每看到這樣的故事,內心深處總會盪起一片感動的漣漪。然而,感動之餘,我們難免也有這樣的思考:是什麼力量讓這對夫妻助人為樂又樂此不剖鞘裁蔥拍釗謎舛苑蚱拗醋判猩貧邐薹垂耍�
  原來,艾勇和龐文英夫婦今天的“施助”,正是緣於他們曾經的一次“受助”。
  據報道,為給女兒看病,補貼入不敷出的家庭,夫妻二人舉債盤下了一家店面。因為經濟拮据,沒有多餘的錢搞裝修。正當夫妻倆焦頭爛額時,他們所在的社區居民伸出了援手。這樣的“雪中送炭”不只救人於困頓,更為受助者播下了愛的種子,這顆“種子”化感動為感恩,最終傳遞出一種“正能量”。
  在我們身邊,並不乏感人至深的凡人善舉,他們用自己的堅守傳承著愛的佳話。可對於自己的行為,他們的回應卻很謙遜——“都是應該做的”。因為在他們心中,別人曾給予的幫助、他人的善行早已在自己心中播下了愛的種子。在湖州,以拉煤為生的陸松芳老人,儘管生活儉樸,但從沒停下助人的腳步。他說自己是吃“百家飯”長大的,要懂得知恩圖報;再比如,長興縣的殘障人士張衛兵,多年來樂此不疲地帶動其他殘疾人創業,因為在他心裡,一位曾經在泥濘的村道上幫自己推手搖三輪車的人一直在感召著自己。在這些平凡人中,善就是這樣傳遞著。
  善行善舉,無論大小,不經意間就在他人心裡播下了善的種子。因此,哪怕是一丁點的善意善舉,都足以釋放出沁人心脾的正能量。  (原標題:善,是可以傳遞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p15eptwa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